警政時報|全台第一公義的新銳媒體

《核管法》卡關10年終交協商|葛如鈞:能源政策不能再逃避核能議題

我要分享
擔任召委主持審查會,葛如鈞指出,《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》是一部攸關國家能源未來的關鍵法案,不是為了重啟核四,而是為台灣保留一個安全、有監督、由專業評估的能源選項。(圖/國會頻道)
擔任召委主持審查會,葛如鈞指出,《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》是一部攸關國家能源未來的關鍵法案,不是為了重啟核四,而是為台灣保留一個安全、有監督、由專業評估的能源選項。(圖/國會頻道)

【警政時報 包克明/臺北報導】

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(31)日審查《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》,這部自第九屆立法院以來被塵封10年的法案,終於在朝野多輪攻防與討論後,順利交付協商。國民黨召委葛如鈞指出,「這是一部攸關國家能源未來的關鍵法案,不是為了重啟核四,而是為台灣保留一個安全、有監督、由專業評估的能源選項」。

葛如鈞痛批,民進黨對《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》「不提案、不處理、不評估、不負責」,全程冷處理,完全閃避核能議題,「彷彿核能是禁忌詞,只能噤若寒蟬」。(記者包克明 翻攝)
葛如鈞痛批,民進黨對《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》「不提案、不處理、不評估、不負責」,全程冷處理,完全閃避核能議題,「彷彿核能是禁忌詞,只能噤若寒蟬」。(記者包克明 翻攝)

審查會議自上午9時28分至13時35分結束歷時近四小時,包含112分鐘廣泛發言、125分鐘逐條審查,朝野藍白綠三黨充分表達立場,並全程直播公開,接受社會大眾檢視,也終於為台灣重新與國際復核趨勢接軌露出一線曙光。

葛如鈞說,「台灣不能再用舊思維面對新挑戰,否則還沒被AI取代,就會先被缺電打敗」。
葛如鈞說,「台灣不能再用舊思維面對新挑戰,否則還沒被AI取代,就會先被缺電打敗」。

葛如鈞痛批,民進黨對法案「不提案、不處理、不評估、不負責」,全程冷處理,完全閃避核能議題,「彷彿核能是禁忌詞,只能噤若寒蟬」。

葛如鈞指出,全球正迎來核能復興浪潮,美歐、日韓皆積極布局第四代核能與小型模組化反應爐(SMR),為高科技與AI產業穩定供電。「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。別人靠核能備電,我們還在祈禱今天太陽夠大、風夠強,這樣的能源政策根本撐不起AI與高科技發展」。

葛如鈞也引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觀點指出,「綠能與核能不能偏廢,兩者並用才能替台灣省下龐大能源成本。」現階段不是要重啟核四,而是要求建立明確法制框架,讓所有能源選項都能在專業、透明、科學的基礎上接受檢驗,擺脫意識形態綁架。

葛如鈞強調,「今天教文委員會的一小步,是台灣能源多元化的一大步。」此案交付協商不代表立場一致,而是展現出討論與面對的勇氣。他呼籲,能源政策不能永遠卡在非黑即白的對立,更不能成為政治避雷針。「我們不怕談核電,我們怕的是連討論的勇氣都沒有」。

全案確定交付朝野協商後,葛如鈞表示,感謝國民黨與民眾黨委員的支持,以及民進黨林宜瑾召委願意主動協商,讓法案終於從沉睡中甦醒。他說,「台灣不能再用舊思維面對新挑戰,否則還沒被AI取代,就會先被缺電打敗」。

我要分享
按個讚!警政時報粉絲團!讓您立馬觀看獨家影片!也可向我們投訴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