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警政時報 江雁武/台中報導】
臺中市北區進化北路(崇德路至中清路段)於113年10月增設行人庇護島,初期因用路人駕駛習慣未及時調整,導致短短3個月內發生19件車輛自撞事故。針對此問題,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透過執法、宣導及改善工程等多項措施,成功降低事故率,114年1月至2月17日,相關路段事故降為0件,順利發揮庇護行人功能,擺脫「道路陷阱」的惡名。
警方調查發現,駕駛人常有左轉彎時未減速、提前切入轉彎(俗稱「切西瓜」)的習慣,加上A柱視線盲區影響,未能及時察覺庇護島的存在,導致事故頻傳。為改善情況,中市警二分局自113年10月至今,已取締「行經交岔路口未達中心處,占用來車道搶先左轉」違規案件共85件。同時,透過社群媒體推廣安全駕駛觀念,並於各項活動中加強交通教育,提醒駕駛人正確行車方式。
此外,在北區市議員陳政顯的協調下,建設局、交通局及當地里長多次會勘路況,提出硬體改善方案。目前已增設反光導桿、劃設導引線,並調整反光標誌角度,以提升夜間或光線不足時的可見度,確保駕駛人能更清楚辨識庇護島位置。
中市警二分局長鍾承志表示,行人庇護島的設置旨在保護行人安全,同時避免駕駛人因搶快左轉而發生危險。他呼籲所有用路人行經路口時應減速慢行,遵循「行駛至路口中心再左轉」的原則,並隨時注意交通標誌與標線,共同打造更友善、安全的人本交通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