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趙靜姸/臺北採訪報導】
清晨五點不到,大地仍一片黑暗,他已經開著車子出門,開始一整天忙碌的行程。今天有幾個里民陳情事件,他必須陪同長官去了解,有幾個協會重要的餐會必須到場,還有先前許多案子要去追蹤後續,到晚上還有兩場婚宴要跑攤,他知道,可能又是深夜十二點前回不了家了……..
這看起來像是一個議員的行程,實際上也的確跟議員有關,前面提到的那位「長官」,就是台北市議員王浩。而上述那個行程滿檔的人,則是今天和我們分享故事的主人翁,張鈞凱先生。他擔任的是王議員大同區服務處的主任。
提起民意代表,那可是不折不扣的重要人士。至於當「主任」的人,基本上對一般大眾來說,就是「沒有名字」的人,但實務上,他們可能付出的時間和辛勞比他們的長官多。然而,既然選擇走公職這條路,就已經立下為民服務的志願,可以說議員是為民喉舌,而身為議員左右手的主任,則更是第一線要直接「為民出力」。
難得的機緣,這回警政時報我們採訪了王浩議員服務處主任張鈞凱,他給人的第一印象,就是親和力滿分,畢竟,他的一言一行也等同議員的分身,絲毫不得馬虎。他告訴我們,其實就如同一個企業,做決策者是董事長,而各部門經理是負責落實,只不過以市議員來說,決策攸關的對象,就是市民的福祉。至於身為主任的人,第一,絕對是要在地通,例如以鈞凱主任來說,負責大同區事務的他,真的是當地的萬事通,雖尚未到達家家戶戶都認識的境界,至少也對地方大小單位各大窗口都非常熟稔。第二,要獲得在地住民信任,如果不是本身實力及操守非常受到肯定,也不可能可以榮任主任。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要真的「有心」投入這樣的服務,畢竟,這工作工時長報酬相對來說並不多,又要照顧到太多人的意見,若非打從心底愛民,實在很難從事。
也如同所有專業的幕僚般,鈞凱主任,每個談話都不忘照顧到長官,有好的事蹟,功勞都是長官的。任何跟長官相關的疑慮,他則竭力要做好澄清。例如談起民意代表,很多民眾有個錯誤印象,那就是議員是不是都在「喬事情」的啊? 鈞凱主任有點激動地說,既然身為地方賦予重任的民意代表,議員的職責就是聽到哪裡有不平,就務必要去「關心」, 知道哪裡有弱勢,也一定要主動去「關懷」。如果把所有這些關心關懷都定義為「關說」,那誰還可以當民意代表呢? 特別是對現代人來說,人手一機的時代,發生甚麼事議員到場說過甚麼話,都輕易可以錄音錄影,又怎會去做偏頗的事? 其實,術業有專攻,不同的事情會需要不同的專家,鈞凱主任說,很多時候,議員的出現代表的是一種「安心」,一種「陪伴」。
提起關心與安心,鈞凱主任也非常感性的說,他和王浩議員是亦師亦友的關係,在從前議員就是他的老師,帶給他很多的人生指引,鈞凱打從心底崇拜這個既是師長又像大哥哥的好長官,願意赴湯蹈火為他做任何事。而管理風格嚴厲的王浩議員,其實在嚴格的作風下,非常的愛惜自己的同仁,有一回他開車去接議員,那時清晨,議員先不問公事,而是拿出「親手」做的三明治,真心的關切鈞凱,一大早就出門,還沒用餐吧!記得要填飽肚子,愛惜身體喔! 這天,鈞凱的心暖暖的。